科研星球

如何获取正确的SCI实验数据?

      在SCI文章写作中,数据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准确无误的数据是说明文章课题的必要内容,但是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获取整理数据呢?



a)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这样到时候写文章时,就很方便了;

b)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文章都会方便很多;

c)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d)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医学最著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文章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当然,看到好的相关相关文献要及时加到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中。另外这一过程也是熟悉本领域最新发展的过程,届时写文章时就会有胸中有丘壑的感觉,写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

      采用上述几个措施,写英文文章应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只要英语不是很差),科学网著名博主施一公曾经撰文说,他最快的记录是,傍晚开始,一个通宵搞定一篇文章(当然他的文章决不是豆腐块式的垃圾文章),我这样的无名小卒,自然不能和施相提并论,我一般不会停下实验全时写文章(连续写太长时间,眼睛太累),在做实验的间隙写,因为在写之前,由于平时的积累,数据、图表和文献等都基本准备齐全,所以一般最长一个星期之内即可完成第一稿。

      虽然是“慢工出细活”,但是太慢了,很难出“细活”,尤其是写文章。对于撰写文章而言,反而是强调趁热打铁,一方面是由于发表时效的问题,尽快发表,才能避免上述的问题;另一方面,时间战线拉的太长,你前面自己写的东西都已经忘记了,最终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写,所以,写文章最好还是一气呵成。即使不能“一气”,也别“N气”,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在两方面准备你的文章手稿:1)及时整理数据;2)跟踪、更新、阅读相关文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SCI论文中数据(或资料):除非要列举一定数量的精确数据,否则就不要使用表格.如果数据较少(如只有1行)或数据的变化规律明显,就在(SCI论文)正文中直接表述。

      为简洁并突出重点, 应忽略不必要的数据(如有关实验室的数字、简单计算的结果以及没有显著变化的变量等). 应避免大量列举不重要的数据或具重复含义的数据, 以免误导读者在数据精度方面产生假象, 并且也使数据的比较变得困难。

      要确保sci表中数据的精确, sci表中的算术错误(如“总和”的计算应准确)会影响到论文中假设的可信度. 如果涉及百分比时, 一定要倍加注意, 如果百分比或其总计不是100%, 应在脚注中加以解释, 否则不仅反映出作者的不严谨, 同时读者也无法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列举数据时应尽量确保同组数据纵向排列(由上向下阅读), 以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只保留数字中小数点后面有效位数(保留多余的数字会令读者对数值的真实精度产生误解); 数值的个位数和小数点等符号应分别对齐。

      实验数据的整理直接影响到我们论文的结果,而且作为论文重要的一部分,实验的数据要禁得起其他人反复实验,所以更是不容小觑。




*更多SCI相关技巧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