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如何让组会开得更有意义?

组会,是每个科研人在学生时期的噩梦。之所以是噩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内容汇报。


然后大家就开始吐槽,隔这么短时间就要汇报根本没做出来的东西。

组会到底有没有意义?怎么才能使自己的组会汇报显得内容很多?

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两个问题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


组会有意义吗?



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我比较内向且我们的组会汇报是全英文的,所以我当时上学的时候是超级头疼开组会的。

虽然开组会是痛苦的但对于个人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开组会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输出的过程也是倒逼自己学习归纳的过程。


1、定期汇报也是定期整理的过程



很多人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归纳整理习惯,这对科研来说可不是个好事。相信很多同学的实验笔记本都被当作了草稿本,实验有什么数据就记什么;包括电脑也是,看过的文献,得到的实验照片都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当需要写论文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哪个是需要引用的文献?

引用这个文献是引用里面的什么内容?哪个是可以用的实验图片?

到最后,重要的数据一个也找不到,只有重新再做一次实验来获得照片或者数据,这样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而且对实验结果也会有影响。

所以有的实验室要求每周或者每月汇报,其实也是督促大家做好归纳总结的工作,等到年终总结或者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更方便一些。


2、定期汇报也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在科研也很适用。

做完实验后再次回顾之前的数据,或许在这期间你看了新文献,在定期总结时又可以用另一个视角,在新的高度上分析这些数据,说不定会有新的结论或有新的突破。


3、定期汇报也是互帮互助的过程



很多同学觉得老师已经远离科研一线很久了,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觉的师兄师姐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同,汇报了他们也听不懂。

这些说得都没错,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按理说,你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者,这个领域应该没有人比你更专业,老师或者师兄师姐是不会再提出来比你更专业的意见的。

不过,作为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手他们可以在大方向上为你把关。

科研最怕闷头自己做,而不与别人交流,这样就很有可能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狂奔。

这时候定期汇报,让老师和师兄师姐听听就有可能指出你在方向上的错误,除此之外,如果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外界的帮助,借着组会的机会也可以求助大家,老师以及师兄师姐的人脉还是很广的。

而且,组会也是老师了解你这段时间内做了什么工作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所以想读本实验室博士的同学可要好好抓住汇报的机会,好好地向老师展示自己。

总而言之,多交流是没错的。


怎么才能让工作汇报看起来多些?



说了这么多的好处,但是汇报时没有东西,刚上去就下来也不太好看。

那我再简单讲讲怎么才能让工作汇报看起来多些。

其实就是一条原则,假设汇报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内容越多就会省略很多细节的部分,只讲主要的内容。那么内容少的呢?那就把细节展开了讲,越细你讲的时间就越长。

比如说你因为一个问题实验重复很久都没做出来从而后面一点进展都没有。

这也没关系,我想你应该为这个问题思考了很多东西,提出了很多假设,那么你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把之前的数据拿出来,再把现在的数据拿出来,再归纳一下已有文献,讲讲你的想法,然后再与大家讨论一下。

我想这样你会有很多内容可以汇报,老师也知道你现在的进度,知道你也做了很多工作。


这样,同样是没有进展,但是相比于上来几分钟讲完就下来,你这么一讲就给老师和同学留下爱思考勤奋积极的印象,老师也愿意帮助你解决问题。


作者:阿七,来源于投必得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