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博士新生:如何打开正确的师生相处模式?


1.选择篇:选择什么样的博导?


中国高校博士选择导师的时间段一般有三种





一是考博前联系导师,博士备考、考试和录取后均认定该导师;


二是录取后的调剂,由于报考该导师的学生较多,该导师已经有钟意的学生或者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或者导师今年没有招生名额,招录的学生需要服从调剂安排;


三是部分高校或部分学院实行博士二年级选导师,博一不实行导师负责制,使得老师和学生都有彼此相处和了解的空间,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针对第一种选择导师的方式,需要你在备考联系导师之前就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导师的人品和学品,所谓人品是指导师是否压榨学生、是否拖延学生、是否不管学生;所谓学品是指导师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是否有学术水平、是否可以亲自给学生指导等。可以通过博士学长学姐、导师评价网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同时还需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否容易出成果。


针对第二种选择导师的方式,很多时候是被动的,只要你服从调剂就只能根据学院安排被迫调剂给某导师,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听天由命,否则你只会名落孙山。


针对第三种选择导师的方式,博二选择导师你会对导师的人品和学品有更多的了解,综合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博二选导师,但是好导师都是抢手的,不要傻乎乎地等到博二再下手,要提前联系、尽早确定,尽早确定之后在博一就可以跟着导师做研究了。




2.初见篇:聊些什么?注意什么?


与导师初次见面主要是相互认识、建立初步了解的过程。比较稳妥起见,如果有师兄师姐的话,提前取取经,了解一下导师的喜好,毕竟以后几年你要适应他的科研节奏,提前熟悉了解,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一,初次见面聊些什么?比如,准备一番恭维导师的话,顺便说清楚为什么选择他,表达自己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以及自己对他的崇拜感;准备一段精心设计的自我介绍,让老师看出你的能力(包含表达能力以及过往的学习能力,言谈举止很重要)和对未来的憧憬。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谈一谈你对学习生涯的认识和规划,谈一谈读书的情况或实验的情况,如对读博过程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问。


第二,初次见面注意什么?一是真诚,第一次见面很重要,你要表达你的真诚和诚恳,以及对读博生活的期待,不需要特别紧张,也可以随着老师的话题聊一聊;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师问的问题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切忌根据经验胡编乱造;三是不卑不亢,也不要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太低,不然会认为你是没主见的软柿子,后面的日子会很苦;四是尽量穿的干练一些,不要穿的过于幼稚和花哨;五是放轻松,剩下的就随机应变吧。




3.共处篇:认清自己、认清导师


第一,认清自己。与导师和谐相处,首先要认清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积极乐观,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你就要和导师多交流、多沟通、多问问题;如果你是比较懒惰只是想混个学历的人,那么你就要尽早和导师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导师也不会太push你,你也不会因为拒绝导师的任务或者接受太多的任务而完不成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第二,认清导师。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有两种导师一种是随和型,这种比较好相处,混着混着也就熟了,一个随和型的导师是不会介意学生多问问题的,也不会说太忙,不会在意给你说了什么,你说了什么,遇到这样的导师只需要你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就好了;一种是威严型,看见他就想敬而远之,这种导师常常带着不怒自威的面部表情,遇到这样的导师需要你好好听话,注意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才能让导师满意。从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来说有两种导师一是放养型,遇到放养型导师需要你自己计划学习任务,自己主动去叨扰老师;二是push型,跟这类导师相处,我们要尽可能只跟他交流学术问题,而且要自觉地很努力地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时常与之交流心得与不解,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


第三,了解一些与导师相处的基本方式。一是尽量和导师成为朋友,当然朋友类型有很多种,如果导师是很古板的,那就上下级类型的相处,平时显示出对对方很尊重。如果对方心态比较年轻,那就当成好朋友来对待,投其所好;二是以做学问为核心目的,尽量多和导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哪怕不喜欢,也要去做好课题或科研项目;三是适当和导师聊聊家常生活,拉近距离,不要和导师隔阂太大。


总之,导师也是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不要把导师神化。在相处上,你尊敬他的同时也要明白作为一个人你俩是平等的,所以你不要惧怕与他的交流,交流多了你会发现导师其实也有优缺点,也有幼稚的时候。


回想笔者自己读博生涯就遇到一位放养型导师,我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导师也很是欣慰和喜欢。虽然自己曾经抱怨过、痛哭过,但一路走来,博士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任何事情只要自己着手去做,总有一个解决办法。最后,自己很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