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导师眼中的七种坏学生

坏学生范例一:无信



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正如导师经常抱怨:“招的某某研究生复试时信誓旦旦地说要跟着老师好好搞科研、做学术,结果入学都几个月了,感觉啥也没做,老师推荐的文章没读几篇,计量软件也没好好学,课也没好好上,到头来和学术相关的事啥都没干。”因此导师眼中坏学生之一是言而无信,尤其是在学术上言而无信的人。比如,在学术上的承诺没有兑现,对导师要求的任务没有及时完成,对导师满口说大话等。

图片

坏学生范例二:无品



正如我们考博时总想着选择一个人品好的导师,也就是有学品和人品的导师。而导师选择一个学生也比较注重该学生的品格。首先是学品好的学生,即在学术上能够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在学习、写作和发表中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违反学术道德,比如学术抄袭或学术造假等。其次是人品好的学生,比如正直、善良、宽容、守法、才智、勤劳等。因此,可以总结出导师比较讨厌的学生或者导师眼中坏学生之一是在学生上没有学品,在生活上人品差的学生。

图片

坏学生范例三:无责



导师团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团队是因为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将团队成败与荣辱作为自身学术生涯中的一部分,对团队成长与团队课题抱有责任心。我们经常会听到“没有责任心的老师”的说法,但是换位思考,等你读到博士,其实你和导师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合作关系,导师对你负有责任,你对导师也负有同样的责任,因此也就存在着“没有责任心的学生”的说法。

因此导师眼中的坏学生之一就是没有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术上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比如不能好好学习完成博士生课程,不能精益求精研究浮于表面,不能潜心科研玩心太重无法获得博士学位等。二是在学术或求学生涯中对导师或导师团队不负责任,将团队任务或荣辱置身世外。


坏学生范例四:无能



导师都希望招到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在学术上帮到自己。因为很多时候中国的博士培养模式就是博士给导师打工,这就看你工作能力强不强,能不能给导师创造大的价值了。因此,导师眼中的坏学生之一就是学术能力差的学生。

主要体现在:

一是学术能力糟糕,但是还整天不务正业,吊儿郎当的。

二是对于自己的研究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在学术上给老师一些帮助,或者导师交代的任务你能力达不到而无法完成。

三是自己并没有独立研究能力,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研究都需要导师像指导小学生一样指导你。



坏学生范例五:无欲



欲望是你前进的主要动力,有欲望就会有奋斗和进步。在博士求学中最恐怕的是无欲,所谓的无欲主要是对学术研究无欲无求,没有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对于相关领域研究没有任何主动探索、关心、好奇,甚至不主动效验自己工作的先进性和准确性,对于自己不知道或者不会表现出天生的大义凛然。因此,导师眼中的坏学生之一就是没有上进的欲望,不求进步,甘于落后。


坏学生范例六:无律



博士求学主要是学生在宽泛的学术环境下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因此需要博士生具备很强的自律性。以自己的博士师兄为例,师兄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几乎永远都是我们研究所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在博士几年中他并没有像其他人经常性玩乐,而是坚持每天看文献、写论文等,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学习,为了学好英语,他会刻意去搭讪外国留学生,以便提高自己的口语。操场是除了图书馆以外第二个常去的地方,每天坚持跑步1个小时,据他说这是他大学以来养成的习惯。因此师兄是一位学术做的比较好,又有身材又有型的人,是导师和女生们追捧的对象。由此可见,导师眼中坏学生之一是没有自控力,对学术和生活没有自律性的人。


坏学生范例七:无素养



博士是一种不平等的雇佣关系,既然是雇佣关系,自由度和能力需要正相关,因此能力不够需要时间来凑,不要妄想能力又差,又要有高自由度,这不符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也是导师比较讨厌的学生。另外无素养也体现在对学术认识存在想当然,对博士学位存在误解,不具备基本的科研认识和科研能力,也就是没有最基本的学术素养。



最后我想说:

图片

其实,学生选“导师”有标准,“导师”选学生同样也有标准。聪明能干、勤奋好学、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不用说,但导师眼中也存在着一些坏学生或者导师比较讨厌的学生,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做到不要成为导师眼中的坏学生或者导师讨厌的人。最后,如果你遇到一个为你操碎了心的老师,或者自身求学中存在问题但导师还不抛弃不放弃自己时,就请珍惜吧!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