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投了一篇SCI,返回全标红了……

首先,如果投稿的SCI论文拿到了“大修”(major revision)算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虽然文章可能存在不少问题,但你的研究应该还是有一定的魅力,让编辑和审稿人给了这篇SCI一次机会,肯定比直接reject要好很多。 


图片
1. 什么是大修?
图片


首先给投稿经验不多的小伙伴解释一下“大修”。

所谓大修(major revision)是相对于小修(minor revision)而言的。

这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修改幅度以及修改后的处理流程上。

小修后接收的SCI论文往往只进行少量修改,而且修回的论文不需要再次接受同行评议,只需要期刊编辑进行一下自我检查,然后做出是否发表的决定。

而大修后的SCI论文,在修回后一般会送交原审稿人审核,当然偶尔也有编辑会选择不同审稿人进行第二轮审核。

大修期间,编辑那里会反馈一系列问题和意见。从几个到十几个都有可能。而且大修稿件中的问题和意见往往并不容易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而能不能正确有效、态度良好地回复审稿意见,直接决定下一轮审稿的成功率。

要知道,大修的稿件并不能保证修改了就一定接收,如果你不重视某些意见,或者修改的不尽如人意,也会有修回再拒稿的可能。

所以,如果小伙伴收到大修的意见,觉得实在难以接受或者不能更改,那么只能选择换一家期刊再投。对于这种这种情况这个回答里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聊聊如何应对“大修”,争取顺利在心仪的期刊上发表你的文章。


2. 关于SCI大修的问题,应该如何对待?


无论大修还是小修,唯一的原则,也是必须坚守的原则就是——针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条修改意见,逐一回复和解答。

有的小伙伴收到来自不同审稿人的十几条甚至几十条意见,越看越扎心,越看越难受。尤其是辛辛苦苦做了一两年实验,好不容易写出一篇文章,被审稿人一下子提出十几条意见,确实可能被打击到怀疑人生。其实这样大可不必。

我们接触过大多数国外审稿人都是治学严谨的学者。如果他们拿到的文章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没时间仔细看一般会拒绝审稿的,但只要答应了审稿,一般都会尽职尽责的完成审稿任务。

所以,你拿到的审稿意见往往都是审稿人认真研读了你的文章后提出的意见,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放平心态去对待那些“意见和问题”。

不要觉得审稿人太“刻薄”或者审稿意见不“公平”。你要想,自己的文章总是要给其他科学家和研究者阅读的,那么审稿人作为你文章的第一个阅读者,提出的问题其实非常有价值。

所以不要有什么负面情绪,放平心态对待审稿意见,接下来就是逐一回复解答每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就好了。

常见的大修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 方法学、创新性、意义类问题
  • 技术性问题
  • 非技术性问题


最难修改也让人头疼的是方法学、创新性或者研究意义方面的质疑。比如有的审稿人会质疑你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者差别不大,或者质疑创新性不足。

技术性问题主要是论文设计方面的问题,多数情况是某个结论的佐证不完备,或者某个环节逻辑不自洽,或者你的方法并没有达到审稿人心目中的预期标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就是跟审稿人解释和补充实验。

非技术性问题,遇到最多的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比如审稿人对于作者的语法和结构提出质疑,文章用词用语不准确不地道,表述混乱让人读不懂,或者参考文献遗漏。

对几个常见的疑问,我会逐一解释,告诉你应该如何应对。

如何处理方法学、创新性、研究意义的质疑?


这类问题,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不会修改的。

毕竟如果审稿人提的意见是方法不行,让你改弦易辙,那岂不是相当于很多工作需要重做甚至文章主体推倒重来?所以大改是不可能大改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和审稿人“argue”了。

不过“辩驳”的过程要仔细思量你的语言,要说得有理有据,又婉转礼貌。

比如审稿人认为你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差不多,那么你就强调分析两者的差异性,指出你的方法改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说白了就是虽然我们的方法差不多,但是我的确实和他的不完全一样,而且我的方法更好。

又或者质疑你方法的合理性,那么你需要引用相关文献,有理有据地告诉审稿人,你的方法为什么是合理有效的。

当然,如果在你坚持不改,又说服不了审稿人的情况下,你文章修回之后在这个审稿人这里估计是过不了了,那么就做好转投他刊的准备。

对于创新性、研究意义的质疑也都可以与审稿人解释,不过最好拿出参考文献和数据,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自己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

其实要知道,有的时候审稿人并不十分了解你的研究意义,毕竟每个审稿人的研究方向不一定和你完全一致,对于你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的认识不足也情有可原。所以,如果你文献数据列举充分,说得又有理有据,审稿人一般还是会接受你的观点。

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研究没啥问题,去和审稿人“互怼”,或者质疑审稿人的常识、学术水平,这样除了激怒审稿人没有任何的意义。

如果需要补充实验该怎么办?


我们遇到的很多大修的情况,都是审稿人认为数据不足,或者缺少更多证据,也就是所谓的技术性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补充实验。

有些小伙伴遇到一种情况,就是不能按照编辑要求的时间把实验做完或者做这个实验有难度,自己做不了。

这时可以给编辑写信,要求延长修回的时间。如果某些实验实在做不了,一定要解释清楚原因,征得审稿人和编辑的理解,然后也可以在文章的“讨论”部分叙述叙述一下这个问题。

没有必要的修改,要不要修?


“没必要”的修改也要修改。

如果这个修改在你看来没有必要,但是审稿人提出来了。那么你仍然应该正视这个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

有时候作者觉得某个大修意见并无必要,而且修改起来工作量很大(但是能做完),比如增加一个数据分析方法、增加一个验证模型,作者很可能内心抗拒不想修改。

有的作者会跟审稿人argue,在回复信中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辩解的意见。跟审稿人解释和讨论很正常,但如何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让审稿人不反感就很考验每个人的水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让审稿人心服口服。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麻烦,我还是建议对于可修可不修的意见,还是修改吧。


语言问题的修改。


我们在审稿意见中见得非常多一大类问题,就是语言问题,也就是最后一类非技术性问题。

语言问题的修改实际是最简单的了。只要把语言修改完善,改正语法错误、修正错误遣词造句就可以了。但是,对语言修改最忌改完之后还是没什么改善,语言水平仍然一般,这样审稿人会认为你没有重视他的意见。

所以,如果你自身英语水平一般,那么可以找水平高的专业人士帮忙,或者专业的论文润色服务公司。


图片
3. 写好回复信至关重要
图片


最后,当你针对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修改,你就需要写一封详实又认真的回复信了来结束这一次大修了。

回复信这里一般包含两块内容,一个是投稿信“coverletter”,另一个是对审稿人意见逐一回复的“Response to reviewers”。

千万不要忽略了回复信的重要性,期刊的编辑主要通过看这封回复信,来判断你是不是认真按照审稿意见修改了文章。

在cover letter中,一定要感谢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和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你对于这些意见的整体反馈(一般来说就是我们认真研读了意见,做出了逐一反馈和修改)。

这一段回复信大多是套话,比如你可以写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to review this manuscript. I really appreciate all your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e have considered these comments carefully and triedour best to address every one of them.

接下来就可以逐一回复每个审稿人意见的Response to Reviewers了。

这里同样可以加一个礼貌的开头,感谢审稿人提供的宝贵意见,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沟通交流氛围。

注意,对每个审稿人的每条意见都要认真回复。在回复的时候,应该把审稿人的原始意见粘贴上,然后在下面进行回复。就像这样:

Response to Reviewer 1
Comment 1:English grammar of this manuscriptrequires improvement throughout
Response: We went through the entire manuscript toeliminate grammatical mistakes.
Comment 2:XXX
Response:XXX
……

Response to Reviewer 2
……

这样逐一回复完毕,就是一封完整的回复信了。


END



来源:意得辑知乎


没有账号?